第4章 80年代的东京(1 / 1)

中环中银大厦 17层的1706号办公室里还带着新装修完的强烈油漆味,林致恒坐在红木办公桌后,一边用牙签剔牙,一边欣赏着香港的夜景。透过窗户向下望去窗外是密密麻麻的霓虹灯牌,“汇丰银行“的绿色标志在楼群里格外扎眼,楼下的电车轨像条银色的蛇,蜿蜒着钻进暮色里。

“咔哒“一声,林一今推门进来,怀里抱着半尺厚的文件,花衬衫的袖子卷到胳膊肘,露出手腕上块金灿灿的劳力士。不知道又是系统哪来的道具让这个家伙得到了。

“搞定了!“他把文件往桌上一摔,扬起的灰尘在灯光下跳舞,“维港金利丰的注册文件,董事签字页,银行账户关联协议...齐活!从现在起,您就是正经的集团主席了,林主席!“

林致恒翻了翻白眼没接他的茬,顺手拿起最上面的公司章程翻了两页,嗯确实看不懂,将章程放在一边说道:“正好你回来了,给我说说你具体的安排吧。“

“得嘞。“林一今拖过把转椅,一屁股坐下,椅子“吱呀“响了声,“我把七月的活儿拆解成五盘棋,您过过目。“他从文件堆里抽出张手绘的世界地图,上面用红笔圈了几个点。

“核心中的核心,伦敦。“他用手指重重敲了敲泰晤士河的位置,“系统给的伦敦金峰值就在这儿爆发,90%的资金砸进去,33个武装弟兄跟着,操盘手留 8个最顶尖的。不是我吹,这波操作下来,咱们直接能在金丝雀码头买栋楼当办事处。“

林致恒皱眉:“这么多资金砸进去,会不会太冒险?“

“险个屁。“林一今嗤笑一声,从兜里摸出个打火机,“啪“地打着又合上,“林先生,你要相信系统,或许你不知道这些信息,但是系统的消息比天气预报还准。中东那边的军火商已经开始囤货了,金价不涨才怪。再说咱们有止损线,真跌了立刻撤,赔不了。“

林致恒弱弱的说道:“那个我记得天气预报从来没准过!”

林一今张着嘴望着林致恒,旁边林一武涨红了脸,憋笑憋的。三人也不知道谁起头一起哈哈大笑起来。

等大家不笑了林一今他又指向纽约:“这儿放 1组人,盯着美联储的加息消息。卡特政府现在焦头烂额,美元汇率跟坐过山车似的,让他们自己玩,赚了算零花钱,亏了也不心疼。反正本金就给他们 100万港币。“

林致恒点点头,在东京的位置点了点:“你说的专利和科研团队,具体要盯哪些?“

“这个得细聊。“林一今凑近了些,声音压得低,“你想嘛,1980年蹲在东京,根据后头 45年的技术道道,抓准专利和团队,那真能搞出大动静。我跟你说咱们得从这几块下手。

先说半导体这块儿,这是根基。最该盯紧的是那个 NAND闪存技术。现在大家都在追捧 DRAM,但东芝有个叫舛冈富士雄的团队,已经在偷偷琢磨新的存储器了。这东西成本低、存得多,还不容易丢数据,后来手机、电脑、云计算都离不了它。现在他们刚起步,研发钱花得少,专利还没咋布局,捡漏的话太划算了。

还有 DRAM的靠谱性技术。日本当时靠这个 VLSI计划,DRAM搞得风生水起,NEC、日立这些厂子正琢磨怎么提高良率、减少毛病。像材料改改、工艺控控这些技术,专利壁垒高,拿来就能赚钱,短期能回血,长期也能当技术底子。

光刻胶和薄膜沉积这些也不能漏。东京电子、信越化学他们在搞的那些新材料、新工艺,比如啥化学放大光刻胶、PECVD技术,都是半导体越做越精细的关键。这些技术能用在好多地方,以后芯片越做越小,这些专利就越值钱。

再说说显示技术,这会儿正好是从 CRT往平板转的当口。夏普、精工爱普生他们实验室里,LCD技术已经有突破了,就是量产太贵。像优化那个 TFT阵列、让液晶材料耐温度的专利,现在搞起来不难,但后来笔记本、电视普及了,这就是千亿的市场,性价比高得很。

OLED的底子也得趁早捡。东京工业大学、早稻田大学有些团队,可能在研究有机材料发光的事儿,现在专利少得很。花点小钱把那些发光层结构、叠层设计的专利拿下来,等以后三星、索尼搞量产的时候,光收授权费就能躺赚。

机器人和自动化这块儿,日本本来就强。安川、发那科的机械臂已经在用了,那些精密减速器做得更小、伺服控制更灵的技术,汽车厂、电子厂搞自动化都用得上,需求一直有,技术能吃很久。

还有传感器这块,机器看东西的图像处理、摸东西的触觉反馈这些专利,东芝、富士通的实验室里可能有,东京大学也有人在研究。这些东西以后服务机器人、自动驾驶都得用,现在布局成本低,以后整合起来用处大得很。

通信和计算也快到爆发点了。NEC、富士通在搞的那个 DSP芯片,优化一下流水线、降低点功耗,早期电脑和通信设备都能用,为后来的移动时代打基础。

移动通信的基带芯片专利也得抓。这时候蜂窝通信刚起步,高通还没冒头,像多址接入协议咋简化、射频零件咋集成这些技术,拿在手里,以后 3G、4G时代,芯片授权就能垄断。

材料和能源这块,着眼长远的话,锂电池的电极材料得盯。旭化成、住友化学在实验室里改锂钴氧化物正极,还有碳包覆负极、固态电解质这些技术,以后电动车普及全靠它,现在研发花钱不多,专利能罩住整个储能产业链。

太阳能电池也有搞头。东京大学、京都大学可能在试新结构,比如硅基异质结、钙钛矿这些,把界面处理的工艺专利拿下来,等以后光伏便宜了,收益肯定少不了。

至于团队,东芝那个舛冈富士雄的团队是头牌。他 1980年刚回东芝研究所,正想搞低成本存储器,就是以后的 NAND。他手下那几个核心成员,比如作井康司、百富正树,赶紧想办法拉过来合作,或者直接挖人,现在他们还没被看重,花小钱就能攥住未来存储的命门。

还有通产省那个 VLSI计划里的团队,NEC、日立他们联合搞 DRAM的时候,实验室里有些年轻工程师专搞良率优化、减少缺陷的,容易被忽略。高薪把这些懂工艺控制的人挖过来,把他们的技术整合了,既能快速赚钱,还能压过美国的对手。

东京大学的交叉团队也别放过。电子系、材料系有些年轻老师,比如菅裕明,早期搞生物医用材料的,专利现在看着不显眼,但以后能用到医疗电子、生物传感器上,先囤着。机械系搞机器人精密控制的团队,他们的专利能插进工业自动化和以后的服务机器人里。

还有些从大公司出来的工程师,自己想创业搞芯片设计,就像后来 ARM那种模式,钱不够的话,早期投点钱,换他们的核心专利控制权,也很划算。

搞专利也得有策略,先去大学、工业技术研究院这些地方收早期专利,基础扎实还便宜,跟企业合作着就能变现。把 DRAM可靠性、光刻胶、传感器这些专利打包,给中小代工厂搞一站式授权,成本能摊薄,说话也硬气。

以后要是三星、高通来抢 LCD、通信的市场,就用早期的 NAND、DSP专利跟他们交叉授权;再收点可能被侵权的专利,比如夏普的 LCD驱动算法,把自己护得严严实实。

机器人减速器、显示材料这些专利,短期可以卖给丰田、本田搞自动化模块,快速拿钱;长期就把技术拆出来成立子公司,等风口来了,卖给英特尔、三星这些巨头,能卖个好价钱。

不过也得防着点,DRAM虽然现在能赚钱,但 90年代韩国起来了可能就不行了,得把重心放在 NAND、通信这些长远的赛道上。8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泡沫的时候,别去碰跟地产沾边的科技投资,专心把硬科技专利做扎实。还有,开始日本政策护着本土专利,但以后全球化了,得早点把专利弄到欧美去,用 PCT国际专利罩住。

半导体存储和通信是核心,舛冈富士雄团队必须拿下;DRAM可靠性、光刻胶这些专利能当现金牛;大学的早期专利先囤着;碰到工程师创业就投钱换专利。这么一套下来,在 1980年的东京,真能握住未来几十年的科技话语权,赚的钱能堆成山,说不定还能改整个行业的规矩呢。“

他忽然想起什么,拍了下大腿:“对了!让他们顺便盯紧个叫孙正义的小子,听说最近在倒卖游戏机,这人将来是个狠角色,看能不能先搭上线。“

林致恒把这些记在心里,又问:“新加坡呢?人脉运作具体指什么?“

“酒局,牌局,慈善晚宴。“林一今数着手指头,“那边的华商圈跟蜘蛛网似的,得找个突破口。让操盘手们白天盯盘,晚上去参加各种局,见人就递名片。南洋的橡胶大王,船运大亨...混个脸熟总没错,以后咱们搞实业用得上。“

说到香港,林一今的语气松了些:“大本营就别折腾了,留组人随便做点短线,赚的够付房租就行。重点是看地皮,特别是九龙塘和尖沙咀的旧楼,现在看着破,十年后拆了盖商场,租金能收到手软。“

最后他指向日内瓦:“这儿放 6%,600万港币的资金,除了操盘,让弟兄们去扫货。百达翡丽的工厂,江诗丹顿的专利,能买的全买下来。机械表这东西现在看着老气,再过几十年就是奢侈品里的硬通货,咱们当传家宝囤着都不亏。“

林致恒指尖在地图上绕了圈,这些地名在他脑子里渐渐清晰:“就按你说的办。“

“得嘞!“林一今起身要走,又被喊住。

“安保呢?“林致恒看向门口,林一武不知何时站在那儿,跟尊门神似的,“这么多人撒出去,安全怎么保证?“

林一武跨步进来,皮鞋踩在地板上没声:“已拟定部署方案。“他从怀里掏出张表格,字迹比打印的还工整。

“香港留 123人,分三班倒。您的办公室周围 50米内,暗处有 27个哨位,电梯和消防通道各 3人,停车场每辆车底下都有弟兄盯着。“

林致恒挑眉:“用得着这么夸张?“

“需要。“林一武面无表情,“昨天有个穿黑西装的在楼下徘徊了 17分钟,虽然最后只是个推销保险的,但防患于未然。“

他又指向伦敦:“33人分成三个小队,一组守交易室,一组盯交易所周边,还有一组伪装成游客,在您可能出现的区域巡逻。伦敦的爱尔兰共和军最近不太平,得带足家伙。“

“其他地方呢?“

“纽约 11人,配消音手枪,那边的黑帮喜欢玩偷袭。东京 11人,穿西装戴墨镜,混进上班族里不显眼。新加坡 11人,得学两句闽南语,方便跟当地帮派打交道。日内瓦 11人,假装成富商保镖,那边的雇佣兵多,得让他们知道咱们不好惹。“

林致恒看着表格上的数字,突然觉得这 200个武装士兵好像还不太够:“够吗?“

“目前足够。“林一武顿了顿,“若遇袭击,30秒内支援到位,5分钟能控制现场,10分钟清理痕迹。“他说这话时,眼神里没有丝毫波澜,仿佛在说今天天气不错。

林致恒摆摆手:“就按你说的安排。“

“是。“林一武转身就走,到门口时又停下,“林先生,您的办公桌第二层抽屉里,有把 P226,保险已打开。“

林致恒一愣,拉开抽屉,果然躺着把乌黑的手枪,枪身还带着点体温。

“砰“的一声,林一今撞开隔壁办公室的门,传来他咋咋呼呼的声音:“喂!伦敦组的机票订最早班的!对,让他们把战术靴换成皮鞋...别他妈穿军装去机场!“

夕阳从窗户斜照进来,在办公桌上投下长长的影子。林致恒拿起那份全球部署图,指尖在“伦敦“两个字上停留了很久。

窗外的霓虹灯次第亮起,把中环照得像片火海。1980年的风从维多利亚港吹过来,带着海水的咸味,撞在玻璃上“呜呜“作响。

他不知道这场豪赌最终会走向何方,但掌心的枪沉甸甸的,桌上的文件散发着油墨香,隔壁的吵闹声真实得不像假的。

或许,这就是新生。

林致恒拿起笔,在伦敦金的操盘授权书上,签下了“林致恒“三个字。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,混着远处电车的叮当声,像支仓促却激昂的序曲。

最新小说: 末日世界中的女巫大人 末世第一猫妈:仙帝幼崽太难带! 零号诗经 末世人机 乱则诡园 满级星际大佬重生后,杀疯了 奥特之永恒的光 意识托管班 末日求生:我靠农场系统囤满粮仓 郁郁的世界